在4月7日的直播吧中,我们看到了U17亚洲杯小组赛第二轮的激烈对决。在这场比赛中,U17国足以1-2的比分不敌乌兹别克斯坦队,结果令人扼腕叹息。这样的结果使得他们提前一轮小组出局。《东方体育日报》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,指出国少球员在技术方面仍有待提高,同时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也显得不够成熟。
回顾这支U17国足的前身,在2023年9月的东亚杯比赛中,他们由恒大足校的日籍教练中村雅昭带领,以集训队的形式参赛。在小组赛中,他们与韩国队战成平局,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。在决赛中,他们再次与日本队战成平局,最终通过点球大战获得了首届U15东亚杯的冠军。这支队伍的成名之战是在去年的U17亚洲杯预赛中,与韩国队的比赛虽然以2比2战平,但他们在场上对对手形成了碾压之势,展现出不同于过去十年同龄队伍的能力和气质。艾比布拉、魏祥鑫等队员被寄予厚望,被视为中国足球的未来之星。
然而,我们必须正视的是,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。首先,从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来看,2008年出生的这一批球员虽然是中国足球青训的一个转折点,但并非高点。当时的青训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质量。球员在少年时期学到的东西,长大后纠正起来非常困难。U21梯队教练张笑非曾表示,除了训练战术外,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纠正球员不正确的踢球习惯。
其次,当时的竞赛体系也存在不完善之处。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训练得多,但真正参加比赛的机会却很少。正如一位校队教练所说:“球员是踢出来的,不是练出来的。”这表明了比赛对于球员成长的重要性。在近期的U20国家队和U17国家队的比赛中,我们与沙特的同级队伍交锋均以失利告终。即便沙特的青年队并非亚洲青训的佼佼者,我们仍然在技术和比赛经验上处于下风。这说明中国足球在技术和比赛两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我们不能因为某支队伍踢了一两场好球,就盲目乐观地认为中国足球已经看到了曙光的到来。
总体而言,中国足球需要从技术、战术、训练和比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提高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“足球梦”,让中国足球走向世界之巅。